来源:凯迪网 2023-07-08 15:03:15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量化打分,这种有违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在数字化教育工具的“加持”下,越发极致,甚至可以把学生的行为“标准化”到以分钟计。


(相关资料图)

最近,《半月谈》刊发稿件《学生一举一动皆量化打分?教育数字化“好经”别念歪了》,文章反映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App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不良影响,引发各界关注。

在这款App的约束下,学生如同戴上了紧箍,时刻被比较、被评价,一些孩子由此产生对自己的质疑、对学习的恐惧。这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培养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的人。

教育,不是对学生的禁锢,而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给予科学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探索未知世界。

半月谈记者还了解到,尽管没有类似文中App的“加持”,但给学生一举一动打分,早已在一些学校施行多年,这款App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需求”:一些学校打着科学评价的旗号,把学生行为纳入标准化管理,稍有差池,就要扣分,一切凭分数说话。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工业产品,每一个都要严格符合出厂设置。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数字化,引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初心,是便于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行为有规范、学习有榜样、评价有标准。而数字工具用得好不好,取决于开发者、使用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否则,好花也会结出恶果。

我们采访中也了解到,在使用上述教育App中,有的老师是把它作为鼓励学生的工具,只设加分项;有的老师却把它作为管理学生的工具,只设扣分项。前者受到学生欢迎,后者受到广泛诟病。同样的工具,不同的使用,呈现不同的效果。

科技必须向善,教育领域内的科技更应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随着我国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开发、使用这些教育类App是这些技术工具能否被广泛接受、能否普遍推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加强对教育类App的教育伦理审查,提高使用者的数字素养。

以教育评价为例,如何科学设定量化指标、评分标准、奖惩办法,由谁监管实施等,都是实施“量化指标打分制”下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需要形成一定的共识和规范,不能任由学校或老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我们在选择评价工具时,还必须考虑评价对象的适用性。教育的评价对象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具有不同的性格,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信息工具应该去提升个性化教育,而不是相反。同时,教育评价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工具,而要遵循人性化的价值理念,进行多元评价和差异化评价。

同时,应坚决打击打着教育的旗号、利用家长焦虑牟取不当利益的商业行径。

相关部门对使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早有明确规定,一是不能收费,二是不能排名,无论成绩还是操行。但是,部分商家仍然打着各种旗号消费家长的焦虑,妄图利用监管漏洞,在灰色边界牟取利益。

孩子不是商品,教书育人不能被商业化侵袭,这样的获利链条必须斩断。除了退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及时跟进,对不当牟利行为予以严惩,使得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者在程序设计之初就有所遵循。

诚如网民所呼,我们不希望学校教育变成冰冷的标准化制造工厂,请用温情守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引导他们向上向善。

来源:半月谈网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