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 2023-04-13 10:43:40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既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顺应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视野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符合发展大势,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


(资料图)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从能源结构看,新型能源体系应当是多元化的能源体系,既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包括光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从能源低碳化、清洁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应当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开展化石能源的消费替代,稳步提升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需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彼此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实质上是长期的控碳工作,能够带动短期和中期的污染物减排,有效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关制度的系统集成,推动相关政策的协同配合以及先进技术的协同创新。此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包括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等内容,内在地要求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建设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提升经济质效相互包容。

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需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要体现包容性、长期性、渐进性。这就需要统筹考量不同能源的配合甚至耦合的供需关系,统筹考量国内和国际能源的供需关系以及国内各区域之间的能源供需关系,统筹考量长期、中期、短期国家和区域能源的供需关系,统筹考量不同阶段的能源政策目标和政策强度变化,统筹考量纵向的央地关系、横向的部门关系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助于推进能源有序均衡发展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共进,系统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问题。

更加突出安全和低碳

能源体系的构建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新型能源体系与现代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核心内涵吻合,但更强调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即各种能源的协同和互补,更加强调“双碳”目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导向性。这就意味着,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更加突出安全和低碳。

一方面,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新能源发展。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正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能源发展动力正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新能源增长转变。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大力加强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要看到,煤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类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是保障短期能源安全供给和奠定长期转型基础的战略性部署。为此,需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既要继续压减、替代低效燃煤消费,也要在煤炭的绿色开采、高效发电、清洁转化、污染治理上下功夫,有序释放优质煤炭产能。要发挥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保驾护航作用,尤其重视煤炭在能源保供工作中的“压舱石”作用。

另一方面,精准把握并防范各阶段能源保供风险。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安全保供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既有技术与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不适配造成的电力系统结构性脆弱的风险,极端气象显著增加导致的风险,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能源大宗商品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进口风险,等等。此外,在转型中还会面临资源安全风险、生态安全风险、科技安全风险、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这就需要配套地提升我国能源治理能力,推动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建设行稳致远。

把握规划建设重点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关键在于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在规划建设中,要科学部署、多措并举,把握好工作节奏。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科学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要充分发挥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优势,推进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合理布局,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不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清洁和低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二是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强化各区域协同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大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快技术改造,推动电网调适,有序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微电网,促进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快建设绿氢储能体系,加强绿氢产业与传统化工产业的耦合,促进绿氢的就地转化。

三是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以确保能源安全为前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足量的系统备用容量,留有足量的运行备用容量,掌握足量的战略资源储备,以足够的安全裕度确保能源安全供应。

四是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提升能源治理效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构建碳交易和碳税有效衔接、协同互补机制。要因地制宜,在全国更大范围内促进电力资源共享互济,加强对各类能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此外,还要坚持内外统筹,稳定进口油气资源供应,促进锂矿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能源治理,构建更加有效的能源合作治理能力体系,特别是在国际能源议题的主导等方面,提升中国方案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