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的十字路口,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振奋人心。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8.5万亿元,约合4.2万亿美元,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2022全年经济体量相仿(4.23万亿美元)。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速达到4.5%,比市场预期高出0.5个百分点。鉴于中国GDP的总量规模较大,多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近千亿元的经济增加值。
中国网发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文章表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2023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过去四个季度以来最快的。每年伊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加之春节集中消费需求的支持,即便因为节假日放假生产能力的下降和上年底海外需求集中释放后的疲软带来的出口放缓,一季度的经济表现也大多不错。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都是全年最快的,但今年或许会有不同,后续发展依旧可期。
文章分析,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是一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政策的调整虽然在初期曾出现居民因担心被传染新冠病毒而短期消费下降的情形,但市场很快就开始活跃起来。经济景气的改善受市场活动所激发,为已有资源的充分使用,原有产能的活力激发,以及创新商业活动的兴起创造了重要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改进。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同比增长5.1%,与上年持平,但高于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政府对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社会投资形成带动和引导,提高了当期的经济活力,也为下一步经济产业的升级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增强将为全球带来更强的信心,而与中国经贸合作关系紧密、产业链供应链良性互动的国家和地区更能感受到实际的效果。中国不仅仍是全球市场上包括机电产品、电子机械和化工产品等广泛领域商品的最重要供应源,而且在不少新领域的影响力也在快速加强。包括新能源产品在内的中国商品或设备、原材料出口的增加,为各国加速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成为中国出口的新亮点。这些产品的热销又将反过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通过竞争进一步增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更为高效实用的产品。
文章强调,具有长久竞争力的是中国的消费市场。过去几十年,发达经济体以其消费市场为发展依托,实现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塑造了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模式。相比其他几个支柱,消费更具有可持续的特点,理应获得更多关注。中国积极扩大市场开放,通过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一系列展会向各国厂商敞开大门,欢迎各方来中国消费市场寻找机会。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5.8%,不仅对2022年四季度下降2.7%实现了方向性逆转,还大大超过了市场3.7%的预期。
在各项消费支持政策的扶持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意愿都得以提升,从而有望推动进口保持继续扩大趋势。事实上,中国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位置与前些年相比已经显着提升,中国消费者正从被动接受生产方提供的商品向定制化方向发展,更主动地参与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界定。这种主动的介入,为各国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具备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尽管主要国际组织在年初对今年的全球经济都不看好,认为地缘政治冲突、通货膨胀、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和货币政策外溢影响都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但是,在中国经济稳健表现的支持下,全球市场信心已经开始明显增强,一些国际组织和信用评级机构修改并上调了对今年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期。诚然,仅靠中国是不可能完成全球经济复苏任务的,主要经济体和治理平台合作和发展,依旧是共克时艰的必需路径。不过,面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后续可能的更强经济动能无疑将显着增加全球经济的确定性,而基于发展和复苏的共同愿景和行动,将帮助全球经济加快疫后复苏。